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9 月 29 日
哈囉!大家好,我是慢慢媽秋仔。今天想來跟大家討論一個概念「戰地式記者」工作法:碎片化時間。有點饒口,但很想表達的精神是,你如何運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,創造最高效的價值與習慣。

【習慣的本質】
我一直非常推崇習慣,是因為我認為習慣就是「養成它之後,其實沒有任何理由,你就是會去做。」
像是每天的洗澡、吃飯、睡覺,當然追根究底還是有它基本的理由(為了健康、滿足基本需求等),但其實到最後,你不會捧著這個理由才去做,而是時間一到,似乎有個內建的自動化聲音,讓你不需要意志力,變成日常生活的常態。
接著我們來思考「心流」。
【心流與習慣的共通點】
什麼是心流,就是能夠高度專注且投入並享受於其中的過程,而且會讓人忘記時間,覺得怎麼時間一下子就過了。那為什麼我把它拿來跟習慣相提比呢?這兩者看似不同,但很大的共通點是都能讓我們「不費力」地做下去。然而心流更是能讓人享受這段歷程,且有更大的滿足感。

【混亂中如何養成習慣?如何進入心流】
我在參加某次的讀書會中,在討論關於「心流」,有人認為心流的創造,需要天時地利人和,安靜不被打擾的空間、身體能量充足等。但也有人提出相反意見,表示他大學時有位神人同學,每當大家在KYV或是續攤狂嗨時,只要換到別人唱時,他立馬就可以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,拿出筆電打報告,即使多吵嘈都能心無旁鶩,就如同「戰地式記者」那樣的精神。
【「戰地式記者」的隱喻】
所以「戰地式記者」這個詞吸引了我。
不像是一般記者,戰地式記者充滿在混亂、動盪的步調裡,把所見所聞集中火力地書寫傳遞出來。而這個概念在於你如何在紛擾的世界情境下,依舊能夠定下心神,「專注」於眼前「想要專注」的事物,這令我蠻佩服,也很嚮往自己能夠達成這樣的境界。
對我來說,身為現代人的步調加上職業婦女的角色,能夠完整擁有一段時間、靜下心來好好做一件事情,真的著實不容易。雖然不至於像「戰地式記者」那樣處在生命危險之中,但若要讓自己能夠「處於心流」,必須先有平靜不被打擾、身體能量又充足的一段穩定時空下才得以創造,那幾乎很難找出來。
也因此,我開始思考:既然不能總是依靠「心流」,那是否能像戰地式記者一樣,即使環境再亂,也逼自己把焦點抓回來?這時我發現,習慣正是幫助我做到這件事的力量。因為習慣不是靠情境,而是靠固定的頻率與行動,把事情變成生活的自動化。
在現在社會紛擾的事物與碎片的時間變成是常態,所以我該怎麼用「戰地式記者」的精神來養成我要的習慣呢?

【碎片化時間,習慣的溫床】
我在培養「斷捨離習慣」的時期,誤打誤撞相遇了「戰地式記者」的精神概念。幫助我在混亂中養成習慣,甚至有時能夠觸碰到心流的狀態。
先說我設定一個100天「斷捨離與收納整理」的習慣,我是微小習慣的崇尚者(實際是我無法一下子做太多、時間太長的任務,時間短可以讓我克服惰性)。前期每天只收納3分鐘,到第100天逐漸拉長成每天10分鐘。
我把它放為每天的重點任務,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也要先執行完,就是「先吃了那隻青蛙」的概念。每天早上我的流程是:
寫日記→運動→[收納整理]→準備早餐→幫孩子準備上學→自己梳洗→騎車去上班
說實在的,我必須要在1.5-2小時內完成這些事情,尤其運動又占了一半的時間,但我還是堅持在準備早餐前「做完收納整理」。這一連串流程非常地忙碌,但卻十分有紀律,完成了100天,我也為此寫了週誌,紀錄習慣養成的的心得與歷程。
回頭過來看,我想正是因為我利用「碎片化時間」才能讓我在那短短的10分鐘,運用「戰地式記者」的精神全身貫注在上面。我發現那10分鐘,我的專注力像一道灼熱的光「打在這個時間上、打在這個行動上」,非常地堅定,也知道我想要抓取的那個東西是什麼。
當然這10分鐘也會碰壁(應該說是常常),我不知道這個東西要捨還是留,要怎麼處理。但就是硬著頭皮,不退縮不逃避,就是面對就是處理,讓自己浸在那世界裡,因為時間還沒結束。這時很神奇地是,只要跨過那個難點,我知道該怎麼做了,有時10分鐘結束時,我心裡想怎麼這麼快。但眼前一小區塊的雜物已經去掉一半了,頓時有種感動與高效的充實感。
【你的時間,是『你的』時間嗎?】
很多時候,我們想養成一個習慣或完成一件事情,總覺得自己分身乏術、找不到時間,沒有力氣和精神好好完成它。
但我反而認為「碎片化時間才是生活的常態」,尤其當你同時有工作,還要照顧年幼子女的話,你的時間往往不是全然屬於你的。但,一天的時間,你還是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碎片時間。試著問問自己:一天滑手機時間有多久?如果能空出5到10鐘,代表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做「一件小小但一直被你擱置」的事情。

【在混亂中找到專注的方法】
如果你要做到「戰地式記者」式的專注,可以試試:
1. 心之所向:你可以清楚知道,自己「為什麼」要專注在這件事上。
2. 提前規劃:思考決定自己要先做什麼,設定好時、地、物,而非臨時選擇。
3. 克服完美主義:做就對了! 告訴自己「做一點點也好」。
4. Plan B:若真的遇到不可控的狀況,思考好可切換執行的的小任務。
即使環境紛亂、生活忙碌,只要你事先設定好,時間一到開始啟動這個行動、這個習慣、這個挑戰。時間一結束,你又能回到日常生活。這樣日復一日的累積,你會強烈地感受到短時間帶來能量與複利效應。
【結語】
心流需要理想的條件才能進入,但習慣讓我們在碎片化的時刻,也能像戰地式記者般專注。當你不斷累積這些短暫卻高度專注的小行動,最終會養成你想要的習慣,你也會走在你想成為的那個人的那個道路上。
所以,不必等待完美的時刻來到。從今天開始,給自己5分鐘,投入那件你一直想做卻總被擱置的事。just do it !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