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養成的必讀書單一:《子彈筆記思考術》:把自己當成生活提案的CEO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10 月 27 日

嗨!大家好,我是慢慢媽秋仔。
在「習慣養成的必讀書單」中,我會和大家分享幾位大師的經典書籍,在練習突破習慣養成中,這些書籍提供我許多有用的心法與策略,也讓我在實做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而今天想介紹的這本,是我認為每個人都該讀一次的經典——《子彈筆記思考術》

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?

這一本經典且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。對我來說,它不只是一本工具書,而是幫助我思考「我是誰、我想成為什麼樣子」的生活哲學書,具體來說就是啟動我「開始記錄 → 反思 → 釐清 → 執行→再修正」的歷程。

真實生活中,我的性格是走平穩、溫順,沒什麼特別想法的人,我也從不覺得自己有毅力、自律的人。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怎麼設計習慣的行動,也不是會追蹤習慣或管理生活。

相反地常常想做很多、但做不到的更多,最後什麼也沒留下。

但就是從這本書開始,我開始練習「把我腦中那些混亂的想法寫下來,然後慢慢整理出我想走的方向」。

把生活當成一項項專案經營

來說說這位作者,他是一位注意力缺陷症,雖然聰明,但太多發散想法總是跳來跳去,生活呈現一團亂。後來他慢慢研發一套筆記系統,記錄生活與工作的事物把自-己從混亂中梳理出來。

透過日誌、未來誌、轉移、特定符號和專案群組將這一切串聯起來。而他的追隨者也將這套筆記系統發揚光大,每個人都可以客製化專屬自己的子彈筆記。

究竟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?我要如何規劃?從這本書的指引,我開始反思、追蹤自己的生活。

我發現當這些事情被寫下、被看見,才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在「自動化反應」,被時間、被周圍的環境推著走。而不是有意識地選擇。

原來可以這樣組織架構自己的生活。把自己當成一個CEO,把生活事項、甚至是目標夢想當成是各種專案,而我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調配設計。

我從《子彈筆記思考術》學到的三個關鍵觀念

觀念一:透過心理盤點清單:看見自己真正的渴望

在一次讀書會中,我跟著主持人完成書中的「心理盤點清單」。
這過程需要花點時間沉澱與思考,也正因為這樣,才能靜下心來寫下「我正在做的」、「我覺得應該做的」和「我真正想做的」

下圖是我一開始做的心理盤點清單

當寫到「我真正想做的」時,會發現原來自己很多「正在做」或是「應該做」,其實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
但「真正想做」卻常常被排到很後面。當你認真寫出這張清單時,你會發現它就像一張鳥瞰圖,讓你深刻體認「現在的自己」,真正渴望究竟是什麼。

觀念三:待辦事項不是用來清空的,而是用來刪減的。

不是每件事情都同等重要。

因著盤點清單定期健檢,你會發現——屬於你自己的「正在做、應該做、想要做」,不會和別人一樣的。也許,你的「正在做」,正是我「想要做」的。

生活在變,我們的想法也一直在變。
今天的「想要做」,有一天可能變成「應該做」;而「應該做」的,也可能隨著年紀與生活階段有所轉變。

所以這時候減法就非常的重要,上圖正是這本書給的核心指引(我把它稱之為任務減法圖),指引我們思考手上的任務是否重要,究竟要保留還是刪除,也取決於你的「想要做」是什麼,而不是只是停留在「應該做」而已。

在這一層的思索下,你會理解、也會將重要的事情留下,不重要的事情刪除,集中火力在真正想要的事物上

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《子彈筆記思考術》更像一本引導人生方向的哲學書,而不只是一本工具書而已。

再來,我覺得這是我認為核心之一、但有時也最常被忽略的部分——就是反思

因為當時我是用手寫的子彈筆記,不小心被花俏的紙膠帶和美編設計吸引去了,花了不少時間在外貌上,結果就壓縮了最該被重視的「反思」。當然我還是有做啦!只是有一搭沒一搭(請你不要學我這樣做,哭)。

我們常常忙著一直在做事,卻很少花時間停下來問自己:這方向對嗎?有沒有需要修改?或者——就算只是停下來肯定自己的努力,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

書中提到,反思可以發生在任務移轉時,也能放在週、月或季的反思中。

如果你覺得有點茫茫然、沒方向,也可以幫自己設計一套固定的反思格式

我自己最常用的「反思三問」是:

  1. 這週我哪裡做得很不錯?
  2. 有需要改進什麼嗎?
  3. 下週我的重點任務要放在哪裡?

這樣簡單的提問,就能幫助我在混亂中重新聚焦我該做的小任務是什麼。

觀念四:任務的移轉讓行動有彈性又不遺漏

「移轉」這個概念讓我耳目一新。意思是─如果某件事情今天沒完成,你可以將它移轉到其他天執行。

在我看來,「移轉」這個策略,它是一種提醒,當任務沒去執行,它讓你記得下次要再去做。然而如果多次移轉後仍未執行,那也是在測試你的價值觀與生活行動是否相一致,並且強迫去面對這件事是否真的重要。

如果它依然是重要的,你可以思考如何拆解更微小且好執行,或者是相反的,此刻的你並沒認為它真的重要,就可以透過任務減法圖來刪除它。

移轉的具體步驟

step1:檢視今日未完成事項:將未完成的任務標註符號(例如子彈筆記中的「>」)

step2:思考並問問自己:這件事情真的非做不可嗎?如果不是,那就刪掉它吧!如果真的重要,那就移轉

step3:決定新的執行時間,譬如說:週四下班後就去操場跑步10分鐘等。具體且明確

step4:若任務太困難,先寫出一個最小可執行的行動。像是去操場走路10分鐘

step5:最後如果一再移轉仍沒做(超過三次),就去思考:為什麼我一直沒完成?是不是有什麼卡住我?接著試著把任務「拆解」,讓任務變得更簡化、有更多具體步驟,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它。如果反之,就刪了它吧!


我的子彈筆記實作

前面提到子彈筆記非常的個人化,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龐雜,就看你想要用它做什麼。

我自己是用它記錄生活待辦和習慣追蹤(例如:感恩日記、喝水紀錄、睡眠提升、運動)等。只要打開筆記,就能一目了然看見我自己的生活狀態。

不論是一日、一週、一個月,甚至半年、一年,都能被清楚串連起來。


像是我曾開了一個專案頁叫「我要好好睡覺」,裡面記錄我對睡眠的期待目標與觀察紀錄。你也知道,如果要減肥的人就必須先做飲食紀錄、要理財的人就要追蹤自己的支出和收入一樣。

因此每天一早醒來,我會在專案中寫下昨晚的睡眠時長、醒來的次數、起床時的精神狀況,以及白天的身體能量和變化。
慢慢地,我開始看見一些規律──當我睡不好時,可能是因為哪些原因?又該如何改善?
接著,我會把要調整的行動寫進日誌裡,形成一個「記錄 → 反思 → 釐清 → 執行 → 再修正」的循環。

我深深地感受到

原來我的生活,是我自己設計出來的。

後來我真的成功養成「早睡早起」的習慣(目前很自豪自己做到了!當然也可能因為老了,哈哈!)。

當然這是其中一項專案,未來有機會可以再分享其他部分。總之子彈筆記讓我清楚看見方向,也在過程反思中更靠近理想的自己。

讓子彈筆記成為改變你自己的起始點

所以如果你也曾覺得生活一團亂,不如就從一支筆、一個筆記本開始,挑出生活與工作中1~2件想完成的事去記錄、去執行和修正,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有滿滿的回憶與成就感,這樣的點點滴滴也會建立起你穩定的內在力量。

備註:

非常推薦大家親自閱讀《子彈筆記思考術》,也可以到 YouTube 搜尋影片:《子彈思考整理術:子彈筆記如何釐清超載思緒?》,感受作者如何描述子彈筆記的精隨與魅力。

個人頭像照片
reuiosa@gmail.com
文章: 6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
本文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