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10 月 14 日
哈囉大家好~我是慢慢媽秋仔!
今天想來跟你們聊聊五本陪我一起養成習慣、一起成長的書。
這些書就像一路上的好夥伴,陪我跌跌撞撞、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。
現在就把我很平凡普通人的小小心得,拿出來跟大家分享,也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啦~
五本必讀習慣養成書單
這幾本書是我這兩三年陸續讀過的(有時還會再重讀)。老實說,當下讀的時候,並沒有感受到它們如何建構我在習慣養成的價值觀或是系統體系。但是時間一拉長,回頭看才發現——它們在我生活中慢慢發酵,默默累積出複利效應。
每本書的內容都超豐富,但我不是要幫大家寫讀書筆記(笑)。我只是想挑出那些在「習慣養成」上真的幫助到我的小概念,還有它們實際上是怎麼在日常生活裡影響我的。

《原子習慣》——兩分鐘原則、自我認同
- 如何用「兩分鐘原則」啟動新習慣
 - 為自我認同引導自己願意去行動
 
這本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習慣經典書。
它的四大原則:
讓習慣顯而易見、讓習慣有吸引力、讓習慣簡單執行、讓習慣令人滿足
而這本書最令我受益的地方是:顛覆我對自己的看法。
原來我「不是」做不到的人。
以往的我總是覺得三分鐘熱度、沒毅力、很難持續做一件事情(有跟我一樣的可以舉個手,笑),但這本書透過「兩分鐘原則」,以及將行為拆解到最小化,打破對自我的畫限。
舉例我自己的運動習慣,書中的概念—習慣綑綁、兩分鐘原則(我自己改為五分鐘),是我建立長達三年運動習慣的開啟點。
【習慣綑綁】每天早上起床後,我就會去運動
【五分鐘原則】:每天運動五分鐘,從穿上球鞋、換衣服到用switch健身環做最基本的暖身操。
從「最小的行動」開始,小到只要你不是手腳動不了、或是重病起不來,基本上不完成,真的就是說不過去。重點是整個過程,幾乎不需要多大的意志力,因為就真的只是3分鐘(扣除穿球鞋衣服時間)。就算早上忘記做,下班後隨意抽3分鐘補做,也完成沒問題(每天滑手機都不只5分鐘了)。
另外讓我體會到的深刻概念就是「自我認同」
- 每一次行動都是一張選票:當你越來越相信「我是那種人」,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與身份一致的選擇。
 
在我執行完這5分鐘運動,我會做紀錄打勾,看著一週、一個月的紀錄,滿滿的V,心中就有種成就感,原來這不難嘛!每一次的跑步就是投一票給「我是一個會運動的人」。
這些微小行動重塑了我是誰的自我概念,到現在滿3年了(除了出國、住院休養幾乎風雨無阻地每天運動),幾乎不太需要靠意志力去抵抗,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會運動的人,就像每天會洗澡、吃飯一樣,對我來說是一樣的概念。
十分推薦大家看這本一直被推的習慣經典書,好閱讀又能進行實際操作。

《子彈筆記思考術》——紀錄、反思與規劃
講到筆記書,就不得不提到這一本書─子彈思考筆記術。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簡單且超個人化,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設計自己的筆記模樣。當時我就以子彈筆記來記錄生活待辦事項,也順便做習慣的追蹤(像是:感恩日記、喝水習慣、睡眠、運動)。
只要一打開筆記,就能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最近的狀況。一日、一週以及一個月,甚至不管是從長時間(一年或半年),都能夠統整並串連起來。特別是習慣追蹤,讓我能有結構性安排執行時間,做完還能再反思與調整。
(拍之前子彈筆記照片)
像是當初希望自己能培養「早睡早起」(目前很自豪自己做到了!當然也可能因為老了 ,哈哈 ! ),每天一起床我就會記錄睡眠狀況,觀察自己昨晚睡的情況、起床精神以及需要再調整什麼。
就如同你要減肥、要存錢,總得了解自己吃了什麼、花錢都花在哪裡,藉由紀錄來能去反思修正自己的習慣如何優化。
也釐清思緒了解何以你想要持續這個行動,以及再優化、記錄過程的改變,寫完一本子彈筆記,真的讓人有滿滿的回憶、成就感以及堅定的力量根基。
非常推薦大家找這本書來閱讀,並為自己的習慣做追蹤。題外話youtube上也有子彈筆記創始人的影片可以看,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聽看看
《子彈思考整理術:子彈筆記如何釐清超載思緒?》

《強大的內心自我對話習慣》——改變信念的力量
- 負面 vs 正向自我對話
 - 習慣從「內心的語言」開始
 
說實在這本書並非在討論習慣養成,但為什麼我把這本書也列為「必讀書本」之一呢?很大原因是:我們每天對自己說的話,真的是有非常巨大的影響力,而習慣就是持續行動的堆疊,想當然爾也會一直受到內心對話的影響
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
「覺察」我和自己說了什麼話?
尤其看見我是——如何看待自己,對自己說不行這件事情。
這些內在對話有時可能清楚明瞭,像是:「算了!這對我來說太難」「我做不到!」;但有時它又非常隱微,像背景又像影子一樣,在自己還沒聽清楚前,就已經左右了行動。
而可怕的是,常常這些聲音已經變成是一種背景,讓你沒有察覺,所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,這些想養成的習慣,變得遙不可及,可是你的內心總覺得有個糊糊、說不清楚的東西卡住自己,久而久之,也不清楚自己在追尋什麼,只是任由時間和工作一天一天推著自己走。
因此當我開始接觸微小習慣,開始執行時,我在重讀這本書裡的字句時,越來越有感觸。我漸漸感受到那些對自己的負面聲音,其實會大大影響行動,而且這些聲音都是混雜負面的小劇場——也可以反轉成支持自己的正面聲音。但這部分也需要搭配實際行動,才能推動習慣往前。(下一本推薦書會提到)
當然並非完全忽略外在的現實,譬如說從不運動的人,變成每天運動1小時以上。重要的是─在快放棄或正要推動習慣時,能不能聽見這些喋喋不休聲音?進而練習將這些負面小劇場轉變成支持自己的話,才習慣得以持續、堅持下去。
所以這本書提供不少方法來扭轉這樣的自己負面聲音。
像是:
- 從第三者角度:如果是OO遇到這件事情,他會怎麼做呢?
 
- 從不同時間角度:如果是五年後的自己,會怎麼想?會如何給自己建議?
 
- 從不同的句子:把「我不行」換成「我可以先試五分鐘」。
 
透過書寫讓自己覺察這樣的負向聲音並且梳理這樣的反芻情緒。
對於腦內有許多小劇場或是糾結不已的人,非常推薦你看這本書,讓你覺察發現自己的內在聲音,畢竟有看見才有辦法解決和因應。

《五秒法則》——從猶豫到立刻行動
- 倒數54321,啟動你的大腦
 - 打破拖延的最佳開關
 
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和「強大的內心自我對話習慣」剛好相輔相成。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「習慣養成」這件事情。
它帶來給我的精神態度就是:
54321 ! 先做再說!
作者更著重於行動反而能改變自我對話。
一般思路可能是如此:「家裡好亂啊!我想整理,但好像無從下手,唉!為什麼我總是無法收好呢?」
但在五秒法則裡,你會轉換成:「54321!不管,現在我就要找出10件物品斷捨離,開始行動!」
有時思緒很亂、心情也很煩,一切地一切因為情緒不佳而停擺,不過先按下暫停鍵,關掉這些亂七八糟的思緒,選擇「先做再說」。
這時你往往會發現,行動後情緒穩定、角落也頓時乾淨了,原先糾結的狀態自然散去了。而同時「這個行動」讓你知道改變是可能的、狀態也會因為「這個行動」而轉化的。
以自己想建立的「收納習慣」來說,在設定在我每天運動前,進行10分鐘(當然也是一開始2分鐘,再慢慢再增加時間強度)。當然也知道不可能每次都有熱情滿滿的心情、完美的時間或是滿滿的體力進行收納整理。然而五秒法則的54321倒數後,我就會告訴自己:「先做再說」
即使有天大的困難或是阻礙,我也不管,拿開一個東西、丟掉一個過期的發票也好,多小的行動都可以,但前提就是「我已經在行動中了!」而這有阻礙(不知道要擺哪裡、要丟嗎?東西怎麼這麼亂?)在面對消除後,你的內心會有種挑戰後的暢快感,甚至進行心流狀態中,計數器響起時,才發現已經過了10分鐘。
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容易卡住、難以行動的人,推薦你看這本好書,透過行動來疏通、來破除阻礙。
咬著牙54321就是go!打破因為猶豫而卡住的僵局、擔憂、恐懼、不安、停滯。

設計你的小習慣——
這本也是我相當喜歡的書,重複看了好幾遍。顧名思義,就是將行動設計拆解到十分小,從最簡單的行動開始(不然怎麼會稱為小習慣呢?)
不過這當中讓我受益的是反而是「黃金行為與珍珠習慣」,對於珍珠習慣我有寫一篇文章(把生活煩惱轉化為正向力量的神奇策略珍珠習慣:把鳥事都變珍珠?! )詳細說明概念以及如何進行。對於處於低谷或是繁雜狀態時,可以轉化的非常實用小策略。在這裡我就不多做介紹了,有興趣可以看這篇文章。
「黃金行為」:只要找到幾個具體、合適的小習慣,就能帶來顯著的改善。
這個概念讓我體會到,生活困擾或是想達成的事物,並不是這麼遙遠,關鍵在於:只要找到幾個具體、合適的小習慣,就能帶來顯著的改善。只是我們往往在情緒低落時,或是不覺得事情重要時,會忽略這些可行的習慣,而沒有真正去執行。
以之前想要提升睡眠品質,作者提出列出所有可以改善的做法,將著放進「影響度 X 執行容易度」的四象限中。像是「把光源調至最暗」對我來說最好執行,且提升睡眠品質影響度高;而運動雖然容易做到,但對睡眠改善效果成效不高。透過這樣的排列篩選,我很快找到「好做、效果又快」的習慣。我實際執行不到兩週,就已經改變我一半以上的睡眠困擾。
總之,十分推薦這本好書,一步一步手把手的帶你從你的困擾點設計小習慣,書中的文字用語也頗淺顯易懂。如果你想要從頭到尾實際執行習慣養成,看這本準沒錯!

如何開始實踐這些習慣?
問問自己是否有許多想改變的事情?但是否這些事情還是停留在原地?
對我來說有時看很多反而造成資訊焦慮,越覺得自己渺小、不懂,後來我了發現一個破解方式:
就是每當看完一本書,就做行動。
所以當你看上述書本其中之一(或是沒看完都好),請實際「做一個行動」吧!沒有行動,一切就像是沒發生一樣,這不是看這篇文章的你,想要的狀態。54321,說了就GO!
投資理財的領域有句話說:投資最好的時期是10年前,再來就是現在。
習慣養成也是:改變最好的時期是最有動力的時候,再來就是現在。
就為自己動起來吧!





